台灣擁有世界一流的電機電子產品製造業,許多產品世界第一,由此產生了一些飽和現象,要形成新的增長點,需要和大陸合作。電機電子是台灣最重要的產業,2007年上下游產值達2178億美元,約佔台灣製造業產值的50.9%。其中資通訊產品中有13項世界第一,如主機板世界佔有率高達97.2%。一些產品增長卻出現了問題,去年如半導體、照明等等增長在5%-10%之間,這是台灣地區近十年來電子產品出現個位數的增長,以前都是兩位數的增長,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。台灣電子產業也要轉型升級,需要和大陸合作,尋找新的機遇。
但自馬總統上台後,臺商已經走出加工製造階段,樹立起了創新與研發的形象,目前台灣的電子產品約百分之八十是在長江流域生產加工製造的;而浙江的電機電子產業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,相當於台灣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發展水準。雙方在資源與市場存在很強的互補性,通過研發與製造分工的模式,浙、臺兩地的電子產業將得以實現互利雙贏。但是大陸地區仍然面臨整體電子產業環境支援系統薄弱,缺乏經驗性技術人才與關鍵項目帶頭人等諸多問題,加強與臺商的對接和合作,也將是浙江電子行業"克服成長的煩惱",走出困境、走向全球化的有利選擇,大陸地區的機電電子生產商還處於簡單的複製階段,產品的設計創新能力還很低,而台灣已經擁有比較強大的實力,可以和大陸地區優勢互補,共同合作。
近來大陸將推五大措施協助台資企業抗擊金融風暴,其中包括參與大陸基建工程、向中西部轉移及提供更便利的融資管道等具體措施,分別如下:
第一,拓寬台商投資領域,提高兩岸合作層次,協助台資企業參與大陸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建設。
第二,促進兩岸加強第三產業的合作,推動台資企業投資現代服務業。
第三,鼓勵台商投資大陸資源開發、節能環保產業,開展兩岸節能和環保技術交流。
第四,支援和協助台資企業自主創新,實現轉型升級,加快向大陸中西部的產業轉移步伐。
第五,加快推進兩岸金融合作,在合理增加信貸規模的政策調整中,綜合考慮中小台資企業資金需求,為台資企業提供融資便利。
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
台灣電子產業vs大陸電機電子業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